行业动态
用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安徽省合肥市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侧记
发布日期:2024-04-30 浏览次数:8045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通过监测发现,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贵州路和遵义路交叉口向北5米处燃气窨井内可燃气体浓度聚集报警,浓度最高时超过爆炸极限值。监测中心及时向燃气公司发布燃气泄漏三级风险预警,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依据预警联动响应规程将预警级别调整为二级。
接到预警信息后,燃气专班按照应急方案立即指挥调度燃气公司应急抢修力量紧急赶赴现场处置。应急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经研判分析为疑似燃气泄漏,随即关闭上下游阀门,设立警戒区域,采取措施降低窨井内燃气浓度,及时控制了险情。
此次燃气泄漏险情预警处置,是合肥市利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燃气泄漏,及时启动预警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对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一个缩影,也是合肥市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
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在全行业推广、学习和使用
今年2月,合肥市安委会印发《合肥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重点行业领域健全完善“一件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方案增加了12个包联督导组,对被督导地区开展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督导,半年内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以及重点部门;紧抓定期调度、检查约谈、黄牌警示、乡镇挂牌等‘十项制度’落实。”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处长周培成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安全工程治理行动也是合肥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合肥市成立由市应急管理局领导、相关专家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注重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专班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例如,在消防安全方面,专班加强对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了消防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在危化品安全方面,专班加强对危化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危化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置。
为了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完善了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相关的法规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判定程序、处罚措施等,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该局鼓励企业根据判定标准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该局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在推广和使用判定标准方面的案例和经验教训。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公众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日常工作中,该局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未按照判定标准执行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判定标准的落实。以工贸行业为例,该局督促工贸企业建立落实事故隐患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严格按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改。
“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我们突出工贸高风险领域、高风险场所、高风险作业,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着力抓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持续开展金属冶炼(铸造)、工贸涉危(涉氨)、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防范机械伤害专项治理,做到重点环节始终受控。”该局工贸处副处长俞海胜告诉记者。
构建分级分色预警机制
将应急力量部署到隐患高发时段和部位
2021年9月2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合肥市召开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并下发通知,明确要求成都、合肥、佛山等18个城市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
对此,合肥市委市政府推进立体化、智能化、可视化、协同化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重大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在政策引导下,由合肥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建设合肥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项目建设范围覆盖城市高风险区域,包含四大专项监测预警建设:城市生命线、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其中,消防安全监测预警作为公共安全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把隐患消灭在火灾发生前”作为衡量和检验消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充分运用物联网监测手段,实现各种火灾的早发现、早识别。“我们对城市风险构建分级分色预警机制,变被动防范为主动跟进,最大限度将应急力量部署到隐患高发时段和部位,提高城市安全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合肥市应急管理局科信处处长唐述言告诉记者。
走进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记者看到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燃气、排水、供水、桥梁等重点部位的预警信息。值班人员分为三班,24小时在岗,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实时上报。以上述燃气泄漏险情预警处置为例,在应急抢修人员处置阶段,监测中心仍紧盯泄漏区域内燃气浓度变化及扩散趋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
截至目前,监测中心累计发布各类风险预警777起,其中燃气类风险预警448起、供水类180起、排水类86起、桥梁类48起、热力类15起。
完善隐患数据库运行机制
企业自查、督导检查、群众举报信息有效结合
近年来,合肥市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查、专项检查、群众举报以及日常监管等多个渠道,这些数据包括隐患的位置、类型、级别、隐患描述等详细信息。
该局使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合肥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中生产安全专项提供的信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从而准确掌握地区重大事故隐患分布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有助于企业和有关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数据共享与应用方面,该局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将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共享给其他相关部门及权属单位,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格局。
在数据管理过程中,该局遵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同时,还会加强对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监管,防止数据泄露等事故的发生。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